就在我继续在街上搜寻美食时,不只是饭店打烊了,临街的商铺也差不多都关门了。这时,一家灯火通明的店面吸引了我。抱着一线希望,我奔着“光明”而去。
原来这是家豆腐作坊,女主人正在往沥水布里舀着一勺勺的豆腐花。装满一层,压上托板,又装另一层。看着嫩嫩的热豆腐,我心急呀,忙问卖不卖豆腐脑。这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在查济古镇吃早餐时点的豆腐脑,和那碗里颤颤的豆腐脑上莹的麻油油珠和碎碎的榨菜。还没回过
神,女主人的一句话,让我心里一凉,把刚冒出的口水又咽了回去。她说:“豆腐脑明天早晨现做,这是做老豆腐和生腐坯的”。嗨,心急吃不得热豆腐,感情在这等着我呢!
乘着搭上话的热乎劲,我问街上这会哪里还能吃上饭。女主人停了手中的活,指着街对面的一条岔道说:“你顺这条道往里走,顶头有一家饭店,在他家能吃上饭”。听她说得这么笃定,我也不犹豫不耽搁了,赶紧直奔新目标。
果然,一走进岔街,右手边就看到一幢二层小楼的门厅上挂着一排红灯笼。妥了,这不是我们这边农家乐的标配吗!平时骑行在乡间,到了饭点,只管顺着一路的红灯笼骑过去,一定会有翠花给你上菜。
这家叫“庆添”的农家乐此时也很冷清,走进去才发现房子是前后两进。一直走到天井院,才看到压水井边有一位大姐在洗餐具,这应该就是饭店老板娘了。我问了一声好,还没等老板娘应声,就直奔主题,说我们还没吃晚饭,能不能在这里吃。老板娘不紧不慢地说:“吃饭啦?
照”。这时,老板从里屋出来,接上了话茬。他问我要吃什么菜,我说想吃山里土菜。他略顿了一下,就向我推荐黑猪肉烧笋干。他说的这道菜,我曾在一家万亩竹海边的农家乐吃过,这次想换个口味,就没有应承。其实,不怕笑话,我在路上心心念念想吃的美食,不过是猪肉烧干豆角而已。
十几年前,到天堂寨游玩,吃了一次猪肉烧干豆角,至今不忘那美味。今年单位扶贫消费,发了十几样金寨出的山货,其中就有干豆角。我自己用肉烧了几次,总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。这次到了原产地,想重新找回那口味。
听了我的要求,老板露出有点为难的样子。在我再次强调对猪肉烧豆角的喜好后,老板只好答应了,同时解释说,厨房里笋干有水发好了的,干豆角要现用水泡,怕我们等不及,效果不好。我说没关系,晚饭有着落了,我们多等会无妨。
这时,自然又到谈价的环节了。老板报出的是猪肉干豆角干锅的价格,120元。看到我嫌贵的表情,老板说比新街上饭馆的菜要贵些,新街上饭馆的菜都是一大锅烧好了,按份卖给路过货车司机的,他自家的菜都单个做出来的。听他这么说,就当是为我们开小灶了,我就没有还价,又接着点别的菜。老板急忙制止说,一个就够了,多了浪费,等会你就知道有多实惠。我有点诧异了,还有拒绝生意加码的店家,这反而让我心里踏实了。
趁着老板下厨做菜,我打量了一下院子里的陈设。后进是平房,檐下挂满了咸肉和香肠。有三分之一的庭院被尼龙网围住了,想必是关家禽的地方,想吃土鸡应该没问题。有一面院墙,靠墙整整齐齐码了半人高的劈柴。我问老板娘现在还允许烧柴火灶吗?老板娘很奇怪我的问题,她说我家烧菜全是烧柴火的,比煤气灶烧的好吃。看来这儿还没有把禁烧政策执行到灶膛里,我且等着品尝这柴火灶烧出的美味吧。
老板说的不虚,我们确实等了好久,终于上菜了。也许是饿了,锅子一端进包间,感觉跟着进来的就是一阵香味。只见一中等口径沙锅里,盛着满满一锅菜。看不见豆角,都是切得薄薄的猪肉,有精有肥。也许是切得薄,加上柴火灶爆炒,精肉有点卷,肥肉晶亮透明。因为有干菜配料,虽然看着油滴滴的,吃一口并不腻人。这份量,我们肯定吃不完,此时又想起点菜时老板的实诚。干豆角在肉下面,被肉汁浸润着,吃了有劲道却无渣,面面的,特别爽口。餐间添火时,老板说他家干豆角都是自家采摘脱水晾晒的,采摘时间和加工方法都很讲究。一转身,他拿了一把进包间让我看。单位发的干豆角,虽然也来自金寨,但看上去颜色是泛绿的,他家干豆角是微黄色的,逆光看,边缘有点蜡样半透明。我想,不知这次是不是吃上正宗金寨山货了,如果是,120元也值了。我提出要买他家干豆角,老板说自己家做菜都不够,没的卖。
放开吃,菜也只吃了一小半。
第二天回程,中午在响洪甸水库边野炊,我们用自带的卡式炉热了热打包的剩菜,涮了点小白菜,又美美地吃了一顿。几经周折,终于吃上了晚饭。当我们从饭店出来时,街道上除了我们已空无一人。饱腹感和疲惫感让我无心在外逗留,甚至忘了欣赏没有雾霾和灯光干扰的灿烂星河,现在还后悔。
回到小旅馆,主人还在等着我们,估计平时没有客人她早就歇息了。刚来时知道她带着儿媳和孙子在老街开旅馆,也没见她别的家人。带着点歉意,我们蹑手蹑脚地上楼进客房,怕惊动她孙子。主人跟上楼,送来了一次性洗簌用品,还指点了电热水器的用法,说水已经烧好了。我不经意问了一句,热水器插头要拔吗?她说不用,从来没拔过。为安全起见,我还是习惯性去拔插头,一看温度显示,70度!店家真实诚,这是电不要钱,还是怕我们冻着,也不怕把客人烫伤。
也许是山路开车太累了,加上万籁俱寂的环境,夜里睡得真香,一觉醒来,已是黎明时分。想看看窗外的样子,拉开窗帘,能隐约看到外面起雾了。雾气很低,居然没有遮住月亮。只见一轮明月像一只玉盘,悬挂在西边天空。月面没有毛边,附近也没有光晕,就那么边界清晰地呈现在夜幕中。这时我才想起,昨晚的星星在月亮没出来之前,一定也是特别明亮的,可晚饭后没顾得上欣赏。
在陌生的地方,天没有大亮,也不能出去溜达,只好接着睡。等再次醒来,拉开窗帘的地方已透进刺眼的阳光。心里惦记着豆腐坊早上现做的豆腐脑,赶紧起床洗嗽,怕早上又误了饭点。
一番忙碌后,走上街头,感觉自己又迟了,因为此时看到的是许多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。找到早点摊,第一句话就问有没有豆腐脑了。老板娘指着一个空桶说,你来迟了,只剩辣糊汤和稀饭了。唉,心不急也吃不到热豆腐!没办法,只好要了几样点心和辣糊汤。你别说,这辣糊汤和我在皖北吃的不一样。皖北的辣糊汤主要配料是碎断粉丝,汤色发黑。这儿的辣糊汤里,没见着粉丝,看得见的是千张丝、腐皮、葱花,还有小得容易被忽略的香菇片。汤色不那么黑,粘稠而透明,不知是用什么淀粉勾兑的。喝一口,微咸润喉,就着点心,也是别有风味。吃上这样配料讲究,温润可口的辣糊汤,也算是弥补豆腐脑之失了。
我们出门吃早饭时,正碰上旅馆主人要出门捶衣服。她用棒槌指着服务台说,你们一会走时就把房卡放那里就行了。我见她这么随意,也就没什么顾忌了。吃过早饭,参观了丁埠立夏节起义首发地纪念馆后,就收拾行李,开车向古碑镇进发。我们走环形路线,去领略红岭公路另一段331省道的风景后,在霍山重合来时路线回家。
本来只想给下次骑友出行提点建议,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,有点小题大做了。没别人问,我自己都要反思自问,是什么原因让我对这些琐碎经历记忆犹新?又是什么原因让我愿意用拇指码字,记下这些流水账?思之再三,恐怕不能用喜欢唠叨来一言以蔽之。确切说,是因为对陌生之地的那点新鲜感。
有人说,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,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。这说法虽有点调侃和自我解嘲的味道,但还真说到点子上了。常言说,风景在他乡。人们在一个地方呆久了,难免审美疲劳。久居兰室不闻其香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换一个新的环境,或异域,或他乡,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,经历有些反差的生活日常,本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需求,更不用说还有那些各具特色的美食诱惑。
身处大别山小镇,遇见的和感受到的,也不过是司空见惯的小事,但人们在此时此地的心境不同,体味是不一样的。与素来生活无交集的人搭上腔,问路、唠嗑、砍价,每一次互动都让你感到新奇。同时,面对陌生的当地人,自己是“客场”,打起交道来未免又有些拘谨和忐忑。
所有这些莫不让我事后回忆起来津津有味,欲罢不能。
也许是活动范围有限,绝色美景见的少,大别山的一草一木总是让我惊艳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不算周边大别山余脉,只是大别山腹地,我已经骑单车三进三出。每一次穿行在崇山峻岭中,都实实在在地体味着身体在地狱,灵魂在天堂的感觉。小时候刚记事,家里收音机里播放天气预报时,总报出“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”的天气情况,那时就对大别山区充满好奇。后来旅游和出差,虽多次和大别山亲近,但都显得仓促。与此相比,骑行和自驾,不急不赶,走走停停,算得上是零距离接触了。我很钟意这种旅行方式。
有人从来不探讨什么旅行的意义,也不想在旅行中参透什么,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。让自己对平淡的生活保持几分激情和热望,这算不算是旅行的意义呢?